何謂配合與完成度?

何謂配合與完成度?

在汽車製造業中,配合與完成指的是汽車零件的組合方式。引擎蓋與翼子板組件的接合是否平順,兩者都不突出,而且兩者之間的縫隙幾乎看不見?漆面是否平滑均勻,沒有意外的顏色變化?內飾是否穩固地安裝在座椅上,沒有未經修剪的邊緣?車門是否關緊?如果是的話,這輛車就擁有完美的裝配和完成度 – 這意味著很多。

當顧客在看車並打算購買時,他或她可能不會有意識地注意到裝配和做工。事實上,潛在買主很有可能更關心汽車的里程數或引擎的強度。但即使在顧客踢輪胎時,也會不自覺地對整部車輛進行視覺評估。在某種程度上,顧客會意識到如果製造商在裝配和完成方面做得很好,那麼他們就會關心細節,並可能在其他方面也做得很好。此外,沒有人想要一輛外觀粗劣的汽車。鄰居會怎麼想?

汽車製造業也知道這一點。他們知道細節很重要,而不完美的裝配和表面處理會損害銷售。因此,主要的汽車製造商都有整個部門幾乎專門處理裝配與完成問題,他們使用精密的高科技機器,以一到兩毫米的層級分析零件的組合方式。現代組裝線上用來分析配合與完成度的機器看起來就像是科幻電影裡的東西,有雷射光束、機械人的眼睛,以及人類與電腦的組合來進行實際的最終檢查。近年來,美國汽車產業甚至與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合作,以改善其測量配合與完成度的能力。

在下一頁中,我們將詳細探討貼合性與完成度的重要性,並檢視用於檢測的裝置,以及如果汽車製造商沒有對細節給予足夠的重視,將會受到的懲罰。

外觀與內裝的重要性

在 1970 年代,許多觀察家認為密西根州底特律的汽車製造業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汽車製造業開始過於輕視品質控制問題,例如外觀與內裝。漸漸地,美國汽車製造商的形象受到損害,不僅是在美國,在全世界也是如此。與此同時,日本的汽車製造商對於內裝與外觀問題的意識遠遠高於美國。像豐田這樣的公司開始生產比美國汽車更好看(通常也更好跑)的汽車。到了 1980 年代,日本汽車製造業已經主宰了汽車世界,底特律從未完全恢復過來,21 世紀初的經濟危機就是明證。

當然,日本汽車搶先美國汽車製造商的原因不只在於其車身外觀與做工。總體而言,他們的汽車也更可靠、更省油。但是外觀和內裝仍然很重要。日本汽車製造商做得對的地方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品質控制。日本人採用嚴格的品質控制措施,以確保他們的汽車出類拔萃。有些人將這些方法的成功歸功於日本的團隊合作傳統以及對所生產產品的個人投資。無論原因為何,美國人很快就覺得日本車比國產車好,尤其是在裝配和完成度方面。

現在,主要的汽車製造商都設有品質控制部門,通常都有測量的專家。這些專家帶來了精密的測量工具,可以在生產線上檢查(幾乎是立即檢查)汽車和子組件的精確尺寸。其中最先進的工具使用雷射三角法製作組件的三維模型,以便電腦(或人工電腦操作員)進行檢查,以判斷車門是否關得不夠緊。如果是這樣的話,整條組裝線就可以關閉,直到有人找出問題所在並修復為止。這些雷射掃描器可以安裝在工廠的機械手臂上,讓它們可以在沒有人員的情況下執行工作。它們可以根據已儲存在電腦記憶體中的預定義 CAD(電腦輔助設計)模型來檢測微小的變化。

20 世紀 90 年代末,美國汽車業與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前身為標準局) 聯手製造出被稱為「2 毫米組裝程序」的產品,可將汽車組裝中的尺寸差異控制在 2 毫米以內,而之前的尺寸差異只能精確到 5 或 6 毫米以內。有些觀察家認為,結果是 GM 和 Chrysler 都立即改善了合適度和完成度。

當然,配合度與完成度不只是感知品質的問題。如果車門與車體的其他部分之間有空隙,空氣就會在您開車時呼呼地吹過來,在寒冷的天氣下會產生令人不寒而慄的車內風。雨水也會滲入車內,損壞內飾或弄濕乘客。雨水甚至會破壞車輛的空氣動力輪廓。因此,不佳的外觀與內裝也會造成非常實際的後果。

外觀與內裝是否與可靠的煞車或省油的引擎一樣重要?可能沒有。但過去幾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汽車製造商忽視了外觀與內裝的重要性,他們將自食苦果。

返回頂端